目前,摄录机已进入了千家万户,而且绝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都是数码掌中宝类的摄录机(现在使用专业摄录机的往往只有专业电视台或专业广告公司)。但笔者发现,许多人在掌中宝的实际使用以及相关器材的选用上,都存在不少问题,现将其一一列出,以供参考。 一、持机拍摄方式 不少人在使用掌中宝摄录机拍摄时,往往是先打开液晶显示屏,然后双手持机放在胸前拍摄。笔者认为,这种拍摄方式会造成拍摄的不稳定。一般笔者使用掌中宝拍摄时,会习惯在现场打开液晶显示屏观看几秒。看看显示屏的颜色是否偏色(如果现场出现明显的偏色就应该立即进行白平衡调整),其亮度是否适中,之后合上液晶显示屏,然后直接通过摄录机的寻像器来观察拍摄。笔者认为,采用这一持机方式拍摄,与双手待机放在胸前的拍摄方式相比,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: 1、增加稳定性 双手持机放在胸前拍摄的方式,很难保证拍摄图像的稳定性,许多人(尤其是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)用这种方式拍摄出来的图像,都会出现上下左右抖动较大的情况,大大地影响了图像的质量与可观赏性。而采用通过摄录机观景窗的方式拍摄时,眼睛紧贴着小小的寻像器,实际上是在双手持机的同时,在面部的位置增加了一个支撑点,这样的拍摄可以明显减少图像的抖动(当然与使用三脚架拍摄是无法相比的)。 2、省电 绝大部分掌中宝随机带的电池其电量相当有限,即使是再多配一块电池(价格几百元)作为备用,往往也不能够满足实际拍摄的需要,因而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节约用电,否则到了拍摄的后期,电池用完,即使有极其精彩的内容也只能徒叹奈何。而在使用掌中宝拍摄时,如打开液晶显示屏会明显加大耗电量,缩短可拍摄时间。 3、强光下保证看清图像 如果在直射的阳光下拍摄,在液晶显示屏上往往会看不清图像的细节,而通过寻像器进行观察拍摄则不存在这一问题。当然,如果是采用特殊的角度拍摄时,打开液晶显示屏来观察取景拍摄当然会显得更方便。 二、运用“推”、“拉”镜头拍摄时,应多考虑使用“拉”,少用“推” 在电视及电影的拍摄方面,一般来讲,所采用的基本拍摄技法不外乎是定镜、推、拉、摇、移、跟、综合运动等几种。本来,“推”与“拉”是运动镜头中相对应的两种方式,“推”常常是为在某一环境下突出想要表现的主体,而“拉”是在某一主体中拉出显示其所处的周围环境,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存在应该是多用“推”镜头还是多用“拉”镜头的问题。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,应考虑多用“拉”镜头,少用“推”镜头。 1、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拍摄 在没有三脚架扣情况下,当运用长焦、中长焦拍摄小的景别(近镜头、中近镜头等景别)时,画面抖动的幅度会明显增大,影响图像的质量。在这种情况下,运用“推”镜头拍摄,所拍摄的图像会随着镜头逐步推上去,主体在画面所占面积的逐步增大,整个画面的抖动会显得越来越大,甚至变得让人无法接受。而在同样情况下,使用“拉”的方式拍摄,先把镜头推上去对准主体,虽然都会有明显的抖动感,但可以在正式开始拍摄后,在看到画面有2至3秒的时间抖动明显降低的情况下,再把镜头拉回,这样在后期剪接镜头时,就可以有一个质量相对较好的“拉”镜头了。当然当拍摄的距离较远时,“拉”镜头的质量也不能得到较好的保证,这时应注意选好起幅的景别,而另一个选择就是靠近被拍摄的主体。 2、不应忽略自动对焦过程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多用“拉”镜头少用“推”镜头,这一原则对于自动对焦时间长的掌中宝摄录机也适用。在使用摄录机拍摄“推”镜头时,对于有手控对焦的摄录机,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,正常的操作程序应该是在开始拍摄前,先把镜头推至最后落幅的位置,对好焦,然后再拉回来,在正式开始拍摄后,再把镜头推上去,这样所拍摄的画面就基本能保证对焦清晰。但如果是使用自动对焦系统拍摄时,在运用推镜头“推”上去之后,景物一般都有一个由模糊变清晰的自动对焦过程,这个过程视不同的机型有长有短,以前的模拟摄录机的这个自动对焦过程可能有2至3秒的时间,其他数码摄录机的自动对焦时间长短不一,因此只有在自动对焦的时间少于0.5秒的情况下,才可以忽略自动对焦过程的影响,否则在拍摄中这一自动对焦过程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绝对不应忽略。与之相对,采用“拉”镜头就不存在这一自动对焦过程的影响了。
|
|
已浏览391次 发布日期: 9/11/2013 11:12:14 PM 发布:admin |
|
|